「絕地天通」是《尚書》裡的記錄,是類似神話的上古歷史記錄保留下來僅見的資料。
《尚書》「呂刑」篇:
惟呂命:王享國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玆麗刑並制,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 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鰥寡無蓋。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這一段文字是記載著周穆王的時候開始建立刑法,穆王命令呂侯根據當時的需要,研究如何使用刑法。「穆王說:我現在老了,我要指出一些基本的看法與原則,在堯舜禹之前的時期有一個教訓,蚩尤開始作亂的時候連累了一批人民,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
我們以中國傳統宗教所說的三期劫運,第一期的浩劫就是蚩尤作亂,現在是三期末劫,初期浩劫因為蚩尤的作亂開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攻擊與屠殺,開始形成各種邪惡的行為。
「穆王又說:有苗民不服從命令,蚩尤就用重刑處罰他們,訂出很多的刑罰,或者是割去鼻子,或者是斬去一隻手,或者是在臉上刺字,只要蚩尤認為要怎樣的處罰就給予處罰,造成老百姓的抱怨,老百姓到天上向 上帝告狀, 上帝就開始調查。同時 上帝也有感覺,平時在天上都聞到香的味道,現在從地上透發出來都是腥氣,等到完成調查之後, 上帝非常生氣,懲罰了蚩尤。當時人間的統治者顓頊,認為老百姓經常到天上告狀,神與人混居在一起,這樣不好,所以就命令重、黎二人分開天與地,斷絕了人類與天神往來的通路,形成了絕地天通。」
這是「呂刑」紀錄的「絕地天通」,記錄著上古時代的人與神是可以直接往來,人可以與神對話,人民可以直接向 上帝告狀,亦說明了「人神共治」、「天人大同」的時期。
「絕地天通」的意思是,使天地各得其所,人於其間建立固定的綱紀秩序。上古時期,作為五帝之一的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為部族首領,居住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部族首領,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傳說一日她看見瑤光之星穿過月亮,像一道美麗的彩虹,心有所感,後來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兒子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升天後,就由高陽即帝位,是為顓頊帝。顓頊帝即帝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重和黎把天和地之間的通道截斷。《尚書·呂刑》:“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國語‧楚語》下,記載了楚昭王與觀射父關於顓頊絕地天通的一段對話。觀射父說,遠古時只有精神專注、敏銳通達、純潔高尚的人,神明才會降於他身上,使他能通神,成為人與神溝通的媒介,這樣的人男的稱為覡,女的叫做巫。到了少昊末期,九黎族敗亂道德,他們人人都可以隨意祭祀神明,家家都有巫史,使人與神雜糅在一起,沒有分別,導致人將自己與神放到同等的地位,對神靈沒有了敬畏,使天地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準則,致使人間五穀不生、災禍不斷。
據記載,在顓頊之前,天和地是能相通的,人與天上的天人、半神比較容易溝通,天上的神或天人經常會降到地上。而地上有足夠大德行和能力的人 —— 上古的巫,也很容易通神,具有神通,甚至能夠依靠神的力量而呼風喚雨。但對做這種溝通的人的德行是有相當高的規範和要求的,同時也不能隨意這麼做。此外,德性境界不同的巫,所能溝通的神或天人的境界,高低也是各不相同的。那時東方的九黎部落,信奉比較雜亂,家家為巫,他們私自通境界較低的神或天人,對神沒有敬畏之心,使人神雜糅,將人與神擺在同等地位,亂道敗德。《尚書》也記載:上古時蚩尤作亂就是一個例子,他暴戾無道,但卻能利用巫術請來風伯雨師等低層神仙為他助戰,擾亂人間秩序,這就是人離神太近,人神雜糅所帶來的亂象。顓頊帝看到這種情況,便命令木正重主管天,令火正黎主管地,斷絕了天與地的聯繫,從而將人與神分開,使各居其位,重歸天地的秩序,斷開了人與神的直接溝通。
顓頊絕地天通,重新規正了天地的秩序,使上古特有的那種人神同在的時代宣告結束,中華漸漸進入了人文時代。《尚書‧孔氏傳》:“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按照傳統說法,「絕地天通」乃是堯舜的偉大政績,使人心得以矯正,禮制得以確立。此後,神對人類的呵護、教化與引導慢慢由直接展現神跡的方式轉為隱蔽的方式。如通過祭祀、筮卜、異象、預言等來啟發、警示、指引人類;通過佛、道兩家修煉文化的歷代傳承,來展示人可以通過修煉得道成佛,返回天界的真實;通過歷代秉承天命的聖王、聖賢在歷史文化中的精彩演繹等等來系統呈現上天(神)的意旨與教化。
愚景元评论:
功劳和问题都归到祖宗,这样的思维定式产生的后果,是当下的人没有责任。
在颛顼时代,什么是宗教什么是政治,恐怕都很难说得清。如果要论证绝地天通是政教合一的来源,必须还要论证后世是不是始终以此为经验,拒绝政教分离。我想,这恐怕是论证不了的。
不过,天子垄断祭天的权力,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天子成为上天的独家代理,后世大多数天子其实并没有充分运用这种专断的权力。一直到天王洪秀全才有天子直接代上天发布通告的模式出现。
在儒家来说,绝地天通更像是一种形而上的先天设定,以此来证明最根本的统治合法权。
从卿大夫乃至士人庶民,自然不能触碰天子的专权,可以祭祖,可以崇拜神仙和鬼怪,但不能代表上天。
絕地天通與巴別塔
在基督宗教當中,有另一個故事,跟絕地天通類似,即是「巴別塔」的故事。在《創世紀》中記載著:
Wikimedia Commons
上帝在巴別塔的故事裡,透過自身解構一種普遍的語言
在希伯語當中,巴別 (Babel) 即表示混亂的意思,上帝打亂人類的語言,讓原本統一的語言,變成各式各樣的語言,這被視為一種現今語言的多樣化的一種解釋。但同時,伏爾泰 (Voltaire)又表示 Babel 可以有天父的意思13。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德希達 (Derrida),就透過巴別的故事強調語言的多樣性,與語言翻譯的必要性和不可翻譯的矛盾。上帝在巴別塔的故事裡,透過自身解構一種普遍的語言14,使得語言變成各式各樣的。人們為了能夠互相構通,所以必須要進行翻譯的工作,但是由於語言的統一性已經被上帝取消15,所以語言就有歧異性的問題,如同 Babel 既可以表示為混亂,也可以表示為天父。因此,翻譯的工作是人們既需要翻譯,卻又無法達到真正翻譯的任務16。
不過,德希達沒有比較巴別塔和絕地天通的故事。學者林安梧曾經對於這兩個中西方重要的故事進行闡釋,他透過「存有的連續」與「存有的斷裂」說明絕地天通和巴別塔的差異。依照林安梧的看法,絕地天通並非真正的天人分離,絕地天通的「絕」並非是斷絕的絕,而是一種絕限的絕。17筆者認為林安梧的說法其實不太清楚,依照筆者理解,我們可以透過康德 (Kant) 對於超越 (Transcendental) 和超絕 (Transcendent) 一組詞語的區分18進行理解。所謂的「超越」,即是指其本身非是經驗,但可以且限於應用在經驗範圍中,使得經驗成為可能的;所謂的「超絕」,則是指其本身逾越了經驗的應用範圍,企圖去指涉那些經驗之外的可能,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超絕的空間裡,理性無力飛翔19。
換句話說,「超越」即是指凌駕於經驗之上,雖不屬於經驗的一部分,但本身能使經驗成為可能,而「超絕」是指在一切經驗之外,且完全隔絕一切經驗。也就是說,依照林安梧的看法,絕地天通的絕應該就是指超越,而非是超絕。而林安梧認為巴別塔的故事則是象徵著存有的斷裂,此即是真正的天人二分。我們也可以按照超越和超絕一組詞語理解,依照此意,巴別塔象徵的是天人的超絕20。Read more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https://philomedium.com/blog/81588
「絕地天通」象徵的思想意義:政教的改革
依現今的觀點,顓頊帝進行絕地天通的計畫,主要是進行「宗教革新」、「政治改革」,雖然此兩者在上古時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我們大體上還是可以分開來討論。
絕地天通當成是宗教革新,主要是學者徐旭生提出8,其認為顓頊帝進行絕地天通,並非是神話故事,事實上,這代表一場宗教性的改革,由人人皆可以成為巫覡的情況,轉至人與神的分離。由於在「民神雜揉」的時期,一般的尋常百姓都可以成為巫覡,但是尋常百姓本身還有自己的職業,例如像是農民、牧民,這些從事基礎民生的職業。若這些農民或是牧民都跑去當巫覡,那麼部落的生活品質就會下滑。所以顓頊帝將人神二分,使得尋常百姓不再能從事巫覡,巫覡的工作轉由顓頊帝和南正重司代替。因此,我們簡單理解「絕地天通」是一種宗教的集權改革。
絕地天通當成是政治革新,主要是勞思光提出。這一點其實可以在宗教改革上看得出來,既然與天的溝通變成顓頊帝一人負責,顓頊帝無疑就變成天的唯一代理人,於是成為當時候部落氏族之間的共主9。因為在中國的上古時期的部落,可以分成華夏部落、東夷部落和苗蠻部落。絕地天通的故事發生在華夏與東夷部落之間,華夏的代表人物是黃帝,而東夷的代表人物是上文有提到的蚩尤。黃帝與蚩尤在著名的大戰「逐鹿之戰」後,促使華夏與東夷兩個部落開始進行融合,但因為兩個部落的信仰的差異,一直無法使得兩個部落相處融洽,所以顓頊帝進行「絕地天通」的改革,讓兩個部落的政權才能統一。Read more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https://philomedium.com/blog/81588
作者:盈川范西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59892/answer/28095265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 绝地天通事件里发生了什么?
关于“绝地天通”事件,主要的记载来自《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下》以及《山海经·大荒西经》。
说在五帝时代,“民神不杂”,人和神灵分得清清楚楚,秩序井然。但是,到了少皞氏衰败,九黎作乱后,出现了“民神杂糅”的情况,人和神混杂在一起,因为人神分不清楚,人也就渐渐地不敬神了,社会也就乱了。蚩尤之类从此开始杀戮无辜,肆意妄为,无法无天。针对这种情况,上帝颛顼于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发用威力,下令坚决打击惩处作乱的九黎苗民;另一方面,又下令颛顼的孙子重、黎二人和“绝地天通”,断绝人界与天界间的联系,人间的诸王各自负责治理整顿,重新恢复人间的正常秩序。
后来在尧舜的时代,三苗再次作乱,尧、舜就再度启用重和黎的后人,重申了绝地天通的命令,人神间的秩序重新恢复,一直持续到夏商以后。
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乍一听很容易让我们觉得它神神叨叨的。不禁要问,这个天地之间的通道是啥?是个天梯吗?上古时期真有这玩意儿?这是儿童睡前故事吗?
其实古人也替我们问了这个问题。春秋时期的楚昭王就因为听了“绝地天通”的故事,就问臣子观射父:您说重黎断绝了天地间的通道,那如果重黎没有绝地天通的话,那我们现在这些凡人就可以等上天了?
观射父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巫术变革的故事。
传说故事往往在很久远的流传中,改变、缺失了很多信息。比如前几年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关于“青岛下水道里至今留着德国人当初建造时用油纸包好的零配件”、“日本的饭馆里盘子要洗七遍”之类的流言,都是信息传播中莫名其妙变得荒诞不经的。我们古代的神话故事,流传时也被带上了很多神秘玄幻的因素,但是如果拨开这些玄幻的迷雾,我们可以窥见其中保留下的智慧。
上古时期,凡人当然不是可以随便上天入地的,而所谓的“上天与神交流”,经过前面一节的论述,我们也可以知道,其实就是指通过巫者施展巫术、跳大神,实现神灵的附身。
而之所以最初的时候“民神不杂”,是因为有专门的巫者来负责人神间的沟通,普通人不参与事神的活动,这就是民神异业。
而到了后来,就管不住百姓们随意跳大神了,家家户户都有人施展巫术,家家户户都有神灵附身,而且还随意祭祀,任意通天,这就是所谓的“民神杂糅”。那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每家每户都可以宣称自己得到了神的旨意,既然有神的旨意,那也就没必要遵从部落社会中的规则了。人人都可以沟通天神,那么人也就渐渐没有了对神的尊敬。而家家户户拿祭品祭祀大神,家里的自己用的东西也不够了。于是,经济危机附加管理危机,最终导向了社会的失序。
所以,才会有了绝地天通事件。
在严令之下,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被严肃处理,同时统治者也颁下禁令,禁止随意跳大神,平民不再可以和神直接沟通。从此之后,那个家家户户可以施展巫术的时代过去了,重、黎二人,一个负责沟通天,一个负责管理民,重新建立了人间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