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
- Jeril
- 2023年6月7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已更新:2023年7月7日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聊起了加缪的名著《局外人》。我想,他是有所触动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偶尔又会显得冷漠的人。我刚刚认识他的那会儿,就见识到了。
那时候他有一个热烈的追求者,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很完美的女孩,有少见的美貌,开朗而热情。但是,我明显感到,女孩的超级热情正是他有所抗拒的。我不知道那是出于恐惧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我了解的法国人,思想和情感是非常独特的,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尤其是加缪。我原本希望有个更合适的时机,再去更多了解。
不过,既然这次聊起来了,也就是一个合适的时机。虽然我并没有感到准备好了,《局外人》这本书并不难读,毕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叙事和文笔都很流畅。我很快就读完了,也很快地有了一个感受。隔了一个月,再写下这些感想。
简单来说,我想这样概括对这部作品的整体印象:这是一部时代的作品,那个时代本应已经过去,可也许才刚刚才开始。因为在加缪那个时代生活,人们的命运基本上是在被时代所摆布。而时至今日,也不能说人们已经知道如何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想,书名《局外人》是一个不太理想的翻译,不过,也无可奈何。L‘etranger,直译是‘陌生人’,显然不太合适。这个法语词包含了outsider,局外人的意思,同时还有‘不熟悉’、‘不习惯’、以及‘不属于’的意思。中文‘局外人’这个词中‘局’的意味比较重。在小说中,我们找不到局,也找不到局内人,更找不到布局的人。所以,可能直接用‘外人’这个词就好了。
以中国人通常的思维来看,整个社会现实就是一个局,只有出家或者深山隐居才算是出局,一旦出局,也就不再需要为局内的事情烦恼。局内人就要遵守局的摆布,接受痛苦和烦恼大于快乐的命运。
然而加缪书中的局外人并不痛苦,也不想逃离。他接受局内的生活,能感受到快乐,只不过,似乎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对他来说,母亲的死活,女友的爱情、朋友的生活、甚至自己被判的死刑,只有到了要面临的时候,才值得去思考体会一下有什么意义。
于是,只要还没有眼前,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几乎相同的价值,没有哪件更重要——未来似乎没有价值,过去更不值一提。于是,母亲死了就死了吧,反正不重要;女友要求结婚,那就结吧,反正也不重要;朋友遇到了麻烦,要打架,那就打吧,反正无所谓;送葬路上的泥泞,倒是显得很刺眼;杀了那个拿枪的阿拉伯人,倒是一种必然。
但是,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多开五枪打死那个人,没想明白。反正,是不是值得为了那个并不熟悉的朋友杀人,并不是他所在乎的,反正,为了减轻刑罚而编造借口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于是,在死刑来临之前,他能确定的仅仅是“事情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或许,这是他自己在把握生活的某个方式。
我很难赞同这是一种‘抗争’或是‘反叛’,尽管颁奖词和大多数书评都用了类似的词汇。我觉得他只是在用他的态度生活。看上去是不在乎,其实只不过是他对每一件事的价值有他自己的看法,虽然他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看法,总之不是你们说的那样。
我觉得他是局内人,他接受并理解生活,他按照他的玩法生活。不积极、不努力、不现实,任何评价都与他无关,觉得荒谬,那是别人的事情。至于社会,去你大爷的,老子只活一辈子,别动不动跟我谈社会。
顺便说一句,这本书一度给我的感觉是:一个聪明人试图去描绘一个傻子,因为傻子的生活态度才是什么都想不通,不知道应该在乎什么的。那些生活的细节和心理活动中有很多不和逻辑的地方,是作者加上去的,作为一个傻子,应该记不住那么多东西,没有那么多想法。
但我想,那不是加缪的意思,也不是这本书获得超级共鸣的原因。
我想,也许用疏离这个词可能更合适,他在生活之中,却又很疏离,远离那些旁人都接受的意义,并不是故意的。
我也曾经产生过很强的疏离感,尤其是在还要每天上下班,感到很机械、没有什么工作热情的时候。我想,这种疏离感和对义务的厌倦可能很有关——做必须做的事情,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因此尽量减少付出,因为对回报也没有额外的期望。
没错,因为很难从中找到额外的意义,简单的工作需要简单的灵魂。可话又说回来,不满足于简单的工作和生活,通常是自找麻烦,麻烦之中未必就有什么意义。
没有意义,就成了生活中的外人。现在选择躺平的青年人也有某些相似的特质,他们似乎不关心现实,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不过,说他们不在生活之中,肯定并不确切。如果有选择,如果能想得通,或许就会不一样。
伟大的著作总是有时代背景。《局外人》这本书的写作是在二战期间,书中看不到任何战争的痕迹。可见,法国人确实是很特别,居然能在战争期间写出一本完全无关战争的书并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获奖是在1957年,战争已经结束,进入了冷战时代。3年后他因为车祸身亡。
加缪在战争以前就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战争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负责《战斗报》的出版。但加缪是出了名的反对暴力革命,为此他与萨特公开决裂,并且拒绝被称为“存在主义”,以示思想区别。不过人们还是认为他的思想属于存在主义,我也觉得没错,他在思考的确实是如何存在。
参加抵抗但反对暴力革命,加入共产党却反对马克思主义,这种对应似乎与《局外人》的主角有某种关联,也似乎有点像高卢人的性格——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却又喜欢自行其是。
“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會爱生活。”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这些来自《局外人》的名句,另我深以为然,然而我觉得这些话只说了一半,我可能只理解了一半。法国人令人着迷之处就在于人们似乎觉得看清楚他们了,但其实并没有。
《悲惨世界》、《随笔》我读了好多遍了,仍然觉得还是没有完全看懂,仍然觉得深不可测——这种深不可测并不像是《红楼梦》《西游记》那样,记不住的细节多到故弄玄虚的程度。法国人的文学,每一行字每一句话都可以很容易理解,然而总是有一层一层的意思令人回味。
战争也不如思考重要,对于法国人来说,被征服并不是最要命的事情。我觉得以法国的历史来说,他们有资格,大概也只有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态度。英国人从来没有吃过大亏,所以,英国人总是拘着,并没有法国人那样自由而热烈的精神。嗯,法国人送给美国人的自由女神像应该是带着灵魂的。
同时拥有英国和法国的灵魂,在美国人身上已经很少有《局外人》那种缺少意义的玩法了。再愚蠢的梦想,自己去做就好了,说不定成了呢,于是成就了“美国梦”这个词。实现不了梦想也无所谓,尽可能爽吧,还可以去吸毒。
我想,加缪的那个时代的法国和世界,更接近于中国人的生活环境。
为自己而活,这个口号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任何一个文化中绝对都是异端。国家的使命,国民的义务、宗教和法律对个人的约束,远远超过现在这个时代。聪明的人们必然会感到强烈的压迫。国家要做的事情太多,社会义务太多,习俗和宗教观念太多,留给个人的空间太小。法国人对这个问题尤为敏感,涂尔干、加缪、萨特、波伏娃、拉康、福轲……他们的思想实际上早就超越了社会制度本身,开始向着个性解放前进了。
而傻子们则还在等待国家、社会、或者老板、父母赋予他们的生活以某种意义。当他们知道再也没有人会管他们,必须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努力的时候,就会感到绝望进而愤怒。然而,这愤怒一钱不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局外人的思考方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和成长中的迷茫。加缪的局外人不是傻子,可也不是什么聪明人,而这正是任何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我想,这可能是共鸣的最大来源吧。
因此,我说《局外人》描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当前的欧洲和美国,不想工作就可以不工作,不想定居就可以不定居,社会早就能提供充分的自由度,人有了愿望和自由,现实又提供了机会和条件,随便你怎么折腾。对美国人来说,仅仅活着这个目标太低了,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做到。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生活太过于卑微,某种程度上来说,连印度人也不如。
人总会有寻找意义的愿望和冲动,可并不总有找得到意义的能力。不过,人们喜欢解释为“缺少机会”,机会来了,我就知道努力了——这是不够聪明的人爱说的话。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在欲望没有满足的痛苦,和得到满足以后的无聊之间反复摇摆。但叔本华不可能知道现代社会中的欲望和无聊已经一体两面、难分彼此了。
现在,人们有一万种无聊的方法杀死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找不到意义,没有关系,刷一会视频,打一会泡泡龙吧,再不然就去GTA中去杀人放火。不满意现实世界的规则,就去电脑游戏中寻找规则吧,虚拟世界中应有尽有。
或许,现在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变成了现实生活的外人。马斯克也是外人,他说要上火星去重建生活,卖电动车只不过是去火星的方法。LGBTQ、BLM、女权,宅在家里打游戏,没钱了就出门去零元购,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来看,这些运动都显得荒谬,没有连续的、自洽的理念。我不能明白有什么意义,不过既然只要并不干涉到我,我也不在乎。但若是逼着我要承认要赞赏,那去你大爷的。
话有说回来,敢于把自己荒谬的意义拿来给别人评判,也需要勇气,有令人欣赏的理想主义成分。我看到现在的法国,只有骚乱,没有思想,没有理想。
我隐隐地觉得拥有大革命历史的法国人,在思考的是如何入世却不反叛,他们既不肯放弃‘有病’的自我,也不愿意再来一次大革命打破这个世界。——太过复杂,我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
如果有答案的话,恐怕也很难说得清,至少不是说一个人找到答案了,全世界就解放了。有些人感到生命充满了意义,很自由;另外一些则感受不到什么意义,很压抑,这个世界的常态如此。
对中国人来说,还远远没有到这个程度。中国人生活的意义从来都是由外而内的,你只要对这个世界还要需要,世界就可以要求你这样和那样。前二十年的自由自在不过是美好的一半,接下来就是不那么美好的另一半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接受家国天下赋予你的目的和优先级,没想通就去想。你可以寻找任何意义,但前提是必须作为资产,保持正常运行。
在这样一个传统社会中,荒谬等于对抗,那些试图发起任何形式对抗的人,必须得到纠正和镇压。你可以剃度出家,或者金盆洗手,然并卵,五岳派的令旗仍然可以杀你全家。
前些天女儿大学毕业,我给她写了一封短信。我跟她说,在她的毕业典礼上,我对一位嘉宾印象深刻。那位嘉宾的致辞只有一句话:Don't throw anything away。别随便扔掉任何东西。
我跟女儿说,我理解,从来没有人保证生命有什么意义,如果有的话,也得自己去找。我只是找到了一些trival stuff,无关紧要的小东西。不过,没关系,keep searching, don't throw anything away. 寻找本身就是意义,谁知道会找到些什么呢。
这就是此时此刻,我想说的。
2023年6月7日,上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