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谈哲学的路径
- Jeril
- 2022年8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天启哲学——宗教的哲学观
醍醐灌顶——醒悟的哲学
一以贯之——思辨的哲学
海滩拾贝——凡人的哲学
感受、观察、判断——直觉阶段
经验、观念、思考——经验阶段
认识、理论、实践——哲学阶段
直觉阶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经验阶段是以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为重点
哲学则不局限个体视角
1、现实不是统一的,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产生矛盾
2、跳跃式的进展与科学方法
3、精进的能力、愿望和动机
4、一致性,随着年纪的成长而不断提高,不可逆
5、传承——哲学
道德
直觉阶段:分好坏、非黑即白、自私、自利、
直觉的养成
绝对的道德观
宗教道德——天启
双标的产生
经验阶段:反思和自律、道德律人、灰色道德、道德理想
现象和问题:1)功利道德,没有什么绝对善恶,道德很模糊,各凭本心,社会现实;2)理想乌托邦,现实批判,礼坏乐崩;3)为恶的选择
相对道德观念,接受多重标准。
道德观念的灌输
理性阶段:道德的来源、强制、道德和伦理的理想
纯粹理性的道德
法律和道德的边界
双标和多标问题的解决
洞察现实:10%直觉,80%经验,10%理性
实践原则: 1)分清对方所在的层次:
对于直觉阶段,要知道对方的黑白观念,做灰色的事情要说明解释,尽可能取得对方的‘同意’;除非必要不作深入的经验和理性探讨,可以多聊聊案例;提供更多简单的善。声明自己的边界,哪些强制的事情需要提前说明,可以斟酌行事。
对于经验阶段,还要进步一区分是哪一种,排除为恶的那些,这通常容易;大多数人是功利道德,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自利,一种是为公。几乎没有纯粹的,看哪一种倾向更多。需要进行适当的原则交流,以便在触及原则时能够交流,造成误解后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关系弥补;对理想主义者要格外小心,眼里不揉沙子,了解对方的理想高度和具体内容,尽力避免冒犯。
对哲学阶段的人,其实没必要采取什么对策,因为对方已经足够经验去审视。大部分哲学原则并不涉及现实。
2)确定自己的倾向,这是比1)更难的任务。
3)探查社会和小圈子的普遍道德原则
探测器
是否非黑即白?
哪种经验倾向?
什么理想?
时间
系统性道德评估
默认道德规约:陌生人道德、熟人道德、死党道德、公共道德
点评
儒家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总结:
哲学的主体是理性:经验经过理性的审视,才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要求广泛和长期的观察。
宗教的作用:在直觉阶段灌输,在经验阶段形成导向,建立共同理性。
基督教的善恶感最强,运用理性最多,形成的结果最‘好’
其他的实践,伊斯兰教强制较多,一致性最高,但缺少理想的成长,较少理性,成长性不足;儒家主要是理想主义,但缺少具体原则;佛教则跳跃式领悟,缺少连续性,也不保证一致性。
社会主义道德是个大杂烩。儒家理性加现实主义,还没有能够形成很强的系统。
框架之下,允许多种选择,是现代性的特点。较少强制,较多理性。不担心白左,因为这些人只是经验阶段中很少的那一部分。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