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这么强大的敌人?
- Jeril
- 2023年7月1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3年7月13日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北侧山峁,距今已有3800~4300年的历史。石峁城占地4.24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当时全世界最大面积的城市遗址,比被普遍认为是夏朝都城的二里头遗址要大25%。然而这么一座城市,却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一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些专家主张石峁才是夏朝的都城,不过恐怕很难证实。
石峁遗址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不是面积,而是巨大的石砌城墙。这在中国古代城市遗迹中是独一无二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乃至三星堆,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石砌建筑,中国古代由于没有大量使用投石机,城墙通常是版筑的土墙,外层用的青砖。石峁遗迹中,现在仍然残留的外城墙长达10公里,宽度大于2.5米,高度3米以上,并且还有内城、外城以及皇城台,显示出这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古代城市。这个级别和规模的城墙,即便是在明清时代,也可以和各省会城市的城墙比一比。
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这么强大的一个文明,他这么小心谨慎地安排自己的都城,是为了防备多么强大的对手呢?
石峁遗址的选址颇具战略眼光。这座城市位于一座相对高度约200米的小山丘顶部,内城占据了整个平坦的山顶,这很像欧洲中世纪城堡,守城者可以仅凭弓箭就可以轻松地把进攻者的大量体力和生命消耗在长长的坡道上。而外城则沿着周边由数条河谷建成,进攻者难以快速接近,外城和内城的距离使得守城者即便是在面临突然进攻的情况下,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内城的防卫,完全满足战术和战略的要求。城市距离更广阔的肥沃河谷平原直线距离两公里,可以想象当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农民可以全部撤入城市中,成为守军。
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建筑的工程量是无法依靠城内和周边的居民人口完成的,因此,这座史前城市已经具有王权的特征。石峁遗址考古发现了上万件玉器以及更多的陶器,完全能够证实这是不是一个普通的部落,而是中心城市。因为距离石峁城最近的玉石产地也在一千公里以外。
石峁城的皇城台内,有一座类似圣殿的建筑,里面有彩绘壁画、玉器、浮雕、以及可怕的人祭的证据。70多个石蛇、怪兽、和半人兽浮雕的花样,尤其是饕餮纹,与后来商代青铜器完全类似,还有对人眼的刻画,与三星堆如出一辙,只是没有形成纵目。
因为缺少文字记录,现在很难推测这座城市以及他当时所能够统御的周边部落到底有多少人口。如果按照类似的文明考古经验来猜测,或许在数十万这个数量级,也说不定超过百万。
能够对一个百万人口级别的文明形成威胁的,会是什么人呢?
考古学家说可能是为了防备与北方民族的冲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一般性的说法。在那个远古时代,既没有马车,也没有驮兽,远距离的抢劫显然不具备必要条件。如果有冲突,那肯定是另外一种形式的。
在距离石峁遗址以南约1200公里,有一座与石峁城年代大致相同的文明遗址,陶寺遗址。这座城市的规模大约只有石峁遗址的八分之一,文明特征类似,还出现了早期文字。陶寺城的命运,考古学家大致上已经认同,是被外来侵略者毁灭的。证据是在遗址中发现了掘墓毁尸痕迹,这就像是闯入房屋杀死了主人却没有带走财物,显然更像是针对主人的仇杀。
城墙用来防备谁,现在的考古学家还说不清楚。我们现在只能说建城堡建城墙,总有其必要性。城越是修的坚固,城墙越是高大,就意味着敌人越是强大。
考古学家目前基本上可以肯定的,其实只有两件事:
1、石峁遗址是龙山文化的一部分,与良渚、二里头、二里岗、大汶水等同期文化有前后关系,也有区别。
2、在石峁以及其影响下生活的古代人类与现代北方汉族人有明显的血缘关系,DNA相似程度比二里头更为接近。
我觉得至少还可以多肯定一点:4000年前的北方中国,并不是像孔子所期望的那样,尧舜禹汤一片美好。《孝经》中说,夏禹时出现了五星连珠,从而推算为公元前1953年。那么石峁遗址时代就在夏禹之前,正好是尧舜时代。
如果尧舜时代要修城堡修城墙,那么,宪章文武也就不会是事实。一个集中了巨大权力和武力的城市即便是能够禅让,也绝对不可能是仅仅比拼谁的德行更好。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老夫子这些溢美之词,他所推崇备至的夏商周三代之治,恐怕只是凭空想象了。
老子所想象的小国寡民恐怕也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打来打去、杀来杀去,没有停歇。否则要这么高大坚固的城墙做什么呢?
进而也就可以看出,从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一直到商汤革命、周武灭商、华夏奠基,中华文明从来是在斗争中发展前进的,而不是像孔子所说,从完美的大同社会一直退化的。
显然,规模如此巨大的一座城市却史不见书,中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内容有待考证发掘。商代以前虽然没有文字,但是,现代考古技术有更多的、更可靠的手段,来研究古代遗迹和遗物。
石峁遗址、陶寺遗址,这些考古本来是少有人关心的。随着这些超级考古项目不断推进,中国人所熟知的正史越来越有机会被重新整理修正。
历史改写,文化才有机会重生,我本人是很期待的。
2023年7月12日,上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