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is site has a limited size of 500M, that means over 1 million books in pure text, or just 15 mobile phone images. That's the reasaon I encourage zero image unless REALLY necessary.

For image-favouved users, find Sola-soli Youtube Channel, which is yet implemented. Will be soon.

本站无图,除非绝对必要。

哲学框架——稍微谈一点点方法论

  • 作家相片: Jeril
    Jeril
  • 2023年3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提出了一个词“泛法家思维”,那就得说清楚,到底包括一些什么内容。然后,用这些内容去和现实情况做个比对,这样才能支持到我发现的认知:外儒内法确实是一个普遍的信仰。


泛法家还是法家,基于前人的知识去总结法家思想的结构,是我想做的第二件事。


但是,如何去总结还是需要小心谨慎一些。我想应该先说明一下我的方法。


我认为,每一种哲学都有自己的思想框架。换句话说,用一种哲学框架结构去分析另一种哲学思想,是一件很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


许多哲学家们,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热衷研究一套普遍适用的哲学思想。这种追求就像是爱因斯坦追求宇宙大一统理论,一旦找到了E等于mc平方,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这显然是过于乐观了,但却并不离谱。因为,像亚里士多德、孔子、康德、马克思,等等等等,都有这种追求。有这种追求的民间哲学家,通常被调侃为大神。大神们在精神上都是值得尊重的,但也基本上仅仅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工作质量才是被调侃的原因。


当然哲学家往往不太容易在现实中找到存在感,尤其是那些追求大一统理论的哲学家。就算他们找到了真理,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会得到承认。


到目前为止,没有普遍适用的哲学,连统一的分析框架也没有,这就是现实。


比如说,西方哲学的结构大致上包括这样几个层面:


1)形而上学(Metaphysics),讨论的是自然和现实的本质,心灵和身体的关系,以及存在的意义。


2)知识论(Epistemolody),讨论的是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什么是真理和事实。


3)道德伦理(Ethics),讨论的是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区分善恶,什么是幸福。


4)逻辑(Logic),讨论的是理性


5)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讨论的是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公平正义。


法家被丢到政治哲学这一类,主要是这个既定的结构导致的。实际上,如果司马谈也按照这个框架来评论诸子百家,那可能会把各家都丢到政治哲学里面去了。因为,诸子百家皆为治,都是在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建立秩序的大事。


但这显然不公平。政治哲学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必定是与其他问题相联系的。比如道家就讨论了形而上问题,名家就有很多知识论方面的思想,墨家有墨辩逻辑,儒家更是把基点建立于道德伦理方面。


前辈哲学家们做过很多努力,将中国哲学拆解,按照西方哲学的结构来重新组织,尤其是对儒家哲学。但是结果却并不是很清晰,结论不是很明确,以至于现在人们还是不断地去做这种对比尝试。


我其实不太理解,为什么前辈们总是得出很乐观的结论。比如新儒家,甚至从儒家思想里面找到了民主、自由、法治的概念,进而向全世界发起了呼吁:《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58年。这些显然不太符合现实的结论,似乎是想把整个世界拉回儒家文化的思想框架。


钱穆说,中国人应该对传统文化抱有必要的温情。我明白他的意思,但不太同意他的说法。温情总是有的,爱恨都是情。温还是火,各人可以有各自的态度。至少,关心比冷漠强得多。


与这些“我也有”、“啥都有”的结论对立的,则是充斥网上的尖刻批判,乃至谩骂。其实我看钱穆先生对法家思想并没有什么温情,他的评价颇有些蔑视和贬低的情绪。


所有这些符号式的行为与理解分析比较哲学思想,完全是两回事。


用一种哲学本身的结构去理解,然后再用其他的哲学结构去观察,这样的方法属于比较哲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的范畴。但是比较哲学本身就有很庞大的内容和方法,从比较很容易走进非此即彼的陷阱,我还是先暂且不多谈的好。


相比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的脉络要清晰得多,各个组成部分要明确得多,前后承袭的逻辑性其实很强。故此,需要的比较方法和比较工具也可以相对简单一些。这是我觉得第二件事可以完成的原因。


具体而言,法家思想基本的框架可以用“法术势”作为模型来概括。应该先用法家自己的模型来理解法家,然后再和其他的思想去做比对,发现法家的优势和弱点,最后与现实对应,产生观点和判断。


方法,实际上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有进展。既然还没有大一统理论,那点点滴滴的进展才是最值得去努力的。



TUBM


2023年3月2日,上海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否定知识和质疑信仰

一切知识皆始于好奇,然后在质疑中得到提炼,直到超出认知的边界,而信仰还在边界之外。 我如何相信1+1=2,与我如何相信E=mc^2,是两种类型的问题。前者我可以亲自体验、验证,后者则只能选择信还是不信。 我怎么相信无法理解的事情是真的?我怎么知道谁说的是对?好奇让人得到第一...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

李敖在1979年在一篇文章里说,日本人所说的“和魂洋才”,只不过是日本版的“中体西用”,“选了船坚炮利,丢了良法美意;选了帝国主义,丢了民主基础”,把西方当作“百货公司”,只要好的,不要坏的。“这样的日本!这样笨,还要做强盗!”——李敖的批评很精彩,很有道理,所以这篇文章被...

 
 
 
给皇帝改个爹,如何?

所谓大礼议,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奇事、怪事,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皇帝和百官议事,双方意见不一,于是皇帝命令取消四品以上官员的俸禄,四品以下则拉出去杖责,被拖出去的官员有200多位,当场打死了16位。...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