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is site has a limited size of 500M, that means over 1 million books in pure text, or just 15 mobile phone images. That's the reasaon I encourage zero image unless REALLY necessary.

For image-favouved users, find Sola-soli Youtube Channel, which is yet implemented. Will be soon.

本站无图,除非绝对必要。

泛法家思维

  • 作家相片: Jeril
    Jeril
  • 2023年3月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法家的法,是办法的法,不是法律的法。

但法家的法,并非一切办法,而是特指以权力为中心构建的一整套办法。皇权、中央集权,富国强兵,然后王霸天下。

那么,什么是权力呢?权力是一个很多维度的概念,在古代和现代、国内和国外、以及不同的文化和宗教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

现在人们普遍对权力的理解是控制,有了权力就可以对资源、人、以及其他各种事物的实行强制。

那权力从何而来呢?又是一个更加复杂,可以从更多维度理解的问题。一般来说,权力来自于整个社会的组织和文化结构。简单说,几乎一切事物都可以是权力的来源。

那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呢?这方面,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马克思了。权力来自暴力和资本,所以要暴力革命。资本权力就是国家权力,所以要消灭私有制。


西方人则是按照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等的权力理论,来构建国家秩序。


这一层一层递进的问题,就是权力这个概念的基本结构。诸子百家时代,人们还没有这么深入的思考。

著名的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了一个词,“元权力”,元是人民币的元,英文是metapower。意思是通过改变规范、价值、信仰、底层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来塑造权力。他认为法国社会的几乎一切都是被塑造过的,他要反对。所以他的思想称为解构主义,就是分解、瓦解的意思。

其实,元权力这个词很法家。《韩非子》、《商君书》里面讲的就是如何有效构建权力,比福柯早了2200多年。把两者做个对比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法家构建权力的手段,是明确地诉诸残酷暴力的,并且明确地提出了系统性瓦解反对力量的理论和措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法术势思维面前,福柯的反对只会是很幼稚,很天真。他什么也做不了,只会被分解。

在法家思想形成的年代,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权力概念和理论。在那个时代,权力直观地体现为对人和资源的控制,属于我的,就要听我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著名的诗篇或许原意并不是在说,‘都是属于王的土’、‘都是属于王的臣’。但是后世显然全都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

既然一切都是王的,王就拥有了权力。也就是说,在古代,权力是首先实现了垄断,对财产和人身有所有权。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所有权就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了。

亚里士多德说:“万物共有。”(《论政治》卷2,第五章)。圣经说:“大地和之上的一切都属于上帝。”(《哥林多前书》10:26)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边沁说,为了社会幸福才有财产权……简直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要命的是,从这些不同的主张,就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包括法律、经济、文化,全都会完全不同。

法家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法家只关心两件事:如何完善和加强权力,如何把事情办成。

不关心权力的来源,所以法家被学者认为浅薄。

不关心权力的来源也需要一个说法,于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打江山,坐江山”,枪杆子里出政权。西方殖民者干的事情是,插上小旗,宣称代表国王占有这片土地。同样是浅薄,并且野蛮。所以近年一直有人试图发起运动,挑战当年的那些‘宣称’。

但我看,除非通过暴力,没有人能够推翻过去的宣称——这也是马克思的看法。从宣称,溥天之下,率土之滨那一天开始,权力已经形成了。法家从这个起点开始构建他们的哲学。

这其实意味着法家的权力具有难以排除的暴力属性。

王有了权力,就可以予取予夺,最终体现为生杀大权。中国历朝历代的反对派在提出意见的时候,都要冒生命危险。因为反对权力的决定,就是对权力本身构成了破坏。吴思的《潜规则》这本书,把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明白。

在古代,权力没有边界。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杀,完全是可以的,当然是打引号的可以。一杀之也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手段,只有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才能杀。比如之前我曾经谈到杀岳飞没那么容易。

杀是一种终极手段,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解决带来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人。这是从权力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的结果。

可以做的事情,往往就会去做,这很符合人性。

在现代社会不能随便杀人。于是延伸为排除、根本性破坏,根除这一类的意思。但这只是杀这个选项改变了形态,权力本身并没有改变。

所以,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权力的形式比古代丰富得多,权力的选项也有各种不同的变化。但只要关于权力,法家思想仍然有用武之地。

我在想,有这样两个特点的思维应该可以称之为‘泛法家’:

1)用法术势思维,构建权力;

2)纯粹运用权力来达到目的,尤其打击和削弱对手。

我想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泛法家思维’到底是在指什么: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知识分子。比如年轻学者的论文挑战了权威的观点。权威派自己的学生去举报对方学术不端,这就符合了泛法家思维,因为他是在打击和削弱年轻学者。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家庭暴力。男人动不动打女人,于是女人便不敢反抗,不管男人说什么都乖乖听话。这同样是权力手段。当然女人也有自己的暴力方式。

现在通常用道德伦理或者其他方式来解释上面两个例子,但我认为,用法家思维来描述更直接,至少,完全符合法家的权力观。

总之,法家的权力观是一套很特别的概念和理论,专注于建立、完善权力,削弱、打击对手。这样就不兼容于现代权力理论和社会、政治、和经济理论。

现代社会与古代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权力。知识导致科技,科技导致生产力和战斗力,连暴力也升级了。

知识本身是难以用法家思想控制的,知道了就是知道了,想通了就是想通了,与别人没有关系。尤其是有了互联网,大家的智力都平地增加了许多倍。看得多,听得多了,跟着连智商也增加了。

但是,法家仍然可以控制信息,通过制度控制人的行为,通过控制资本控制科技,甚至通过信息控制思想。在福柯看来,法国的教育就是被人操纵的结果。用中国的情况来解释,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被权贵占据,平民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所以,我认为,法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广泛存在。换个哲学词来说,法家思想具有现代性。所以,我认为,有必要给予一个方便的表述方式,起码可以增加沟通效率。

当然,‘泛法家思维’也不是一个必要的概念,只是因为‘法家思维’有点像一顶帽子,随便扣来扣去不太好。加上一个泛字会显得更中性一些,与原生法家拉开一些距离。


这也算是一种必要性吧,能通过奥卡姆剃刀的审查吗?




TUBM

2023年3月1日,上海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否定知识和质疑信仰

一切知识皆始于好奇,然后在质疑中得到提炼,直到超出认知的边界,而信仰还在边界之外。 我如何相信1+1=2,与我如何相信E=mc^2,是两种类型的问题。前者我可以亲自体验、验证,后者则只能选择信还是不信。 我怎么相信无法理解的事情是真的?我怎么知道谁说的是对?好奇让人得到第一...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

李敖在1979年在一篇文章里说,日本人所说的“和魂洋才”,只不过是日本版的“中体西用”,“选了船坚炮利,丢了良法美意;选了帝国主义,丢了民主基础”,把西方当作“百货公司”,只要好的,不要坏的。“这样的日本!这样笨,还要做强盗!”——李敖的批评很精彩,很有道理,所以这篇文章被...

 
 
 
给皇帝改个爹,如何?

所谓大礼议,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奇事、怪事,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皇帝和百官议事,双方意见不一,于是皇帝命令取消四品以上官员的俸禄,四品以下则拉出去杖责,被拖出去的官员有200多位,当场打死了16位。...

 
 
 

Comments


bottom of page